广西是铝资源大区,已探明铝土矿储量约8亿吨,远景储量超10亿吨,占全国的24%。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已形成年采选铝土矿1700万吨、氧化铝产能840万吨、电解铝产能105万吨、铝加工产能240万吨的规模,建成了配套齐全的铝工业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广西已成为国家批复的生态型铝产业基地,铝产业也成为广西“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
然而,记者日前调研了解到,受市场低迷等多种原因影响,广西多数电解铝企业减产或停产,铝产业链中游“塌陷”导致了上游配套企业销售难、下游企业“无米下锅”,不少铝材加工企业不得不“万里大奔袭”到西北地区买电解铝,整个行业遭遇困局。
与往年相比,百色银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解铝车间里显得十分冷清,长达百米的厂房里只能见到寥寥几个工人。
“我们有20万吨电解铝产能,现在已停产15万吨,一吨电解铝成本在1.38万元左右,按照现在市场价格,每生产一吨要赔一两千元。”公司副总经理龚学德无奈地表示,“剩余的5万吨产能用的是市里给的优惠电,即便如此,也仅仅是盈亏平衡。”
类似的情形在广西并不鲜见。百色市平果县是我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采访中,中铝广西分公司投资发展部经理石江海就告诉记者,从2014年10月起,公司15万吨的电解铝产能全部停产,进行技术改造升级,2014年公司电解铝板块亏损在1.67亿元左右。
对此,广西自治区工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邱海算了一笔账:近年来电解铝价格持续下滑,2000年以前每吨最高价超过2万元,2011年最高价为1.865万元,2013年最高价为1.506万元,今年一度跌至1.22万元。2014年二季度以后,电解铝价格虽有小幅上扬,但仍低于成本,如果电价不变,电解铝企业亏损在所难免,生产难以为继。
“我们之所以还在坚持,是因为企业所在的工业园区配套有三家铝材加工企业,如果我们这5万吨也停产了,它们也要跟着停产。”龚学德说道。
不过,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像这三家加工企业这般“幸运”。平果县发展改革局蒙永红向记者诉苦,中铝广西分公司电解铝停产后,致使与其签订电解铝产品购销合同的9家企业停产或限产,企业陷入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在“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这一铝产业链中,电解铝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旦“塌陷”,结果往往导致上游配套产业和下游加工企业同时遭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