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的知名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加紧实行新型的全球化分工,即汽车制造商将工作重心转向新产品推出越来越频繁的整车开发领域,以适应日益白热化、稍纵即逝的市场个性化竞争需求。为了集中精力,整车制造商不得不将大量零部件业务实行外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出发,积极配合汽车制造商的需求,供应配套用零部件。做到整车制造商要什么,就生产供给什么;暂时没有的,立刻着手开发,严密配合整车制造商的产品升级换代需求。这种新型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互动、协同的分工关系,是以快速、实时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为基础的。从这些年全球汽车业的发展来看,适应这一分工转变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不能适应或反应慢的企业,正逐渐被淘汰。可以说,信息化给整个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挑战。
国际汽车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达2亿辆,这主要是由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汽车市场的兴起引发的,汽车保有量将达12亿辆,平均每5.4人拥有一辆汽车,中国约为11人拥有一辆汽车。不管是目前还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大发展后,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都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中国汽车业还有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期。这也是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的重要性所在。
如今,汽车不仅仅是一种载人的代步工具,更是一种满足个性需求、享乐性的移动装备。手机、电视、空调、冰箱、计算机、音响等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正成为汽车上必备的设备。世界知名咨询管理公司罗兰?贝格公司预测:“201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需求量将达到11040亿美元,国际汽车集团的‘中国采购风潮’将持续增长,这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长期增长的动力。”
近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有了长足发展,正逐渐打入国际知名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体系中。这种进步令人欣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国际采购场合,我们的不少零部件企业出现一种“消化不良”的症状,就是“让你吃,吃不了”的状况,从而损失了不少机遇。这主要是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零部件企业仍处于传统、低档次、单一化的制造商状态,难以适应日益先进的国际零部件采购流程,无法与客户实行信息化对接。信息化的滞后,已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跨入国际零部件采购门槛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