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汽车风云
关键零部件技术缺失制约中国汽车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 22:57

随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各大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凭借其技术、管理和既有客户关系等优势,在中国汽车市场表现突出,尤其在高科技领域更是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虽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领域。在国内汽车市场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我国的零部件产业未来也必将面临巨大变革,而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简称“PCM”)最近收购通用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此前的京西重工收购美国德尔福减震制动部门、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万向收购美国DS等等一系列海外收购活动,或许将拉开这场变革的序幕。

外资控制市场

据统计,外商独资及合资公司在EMS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ABS系统、三元催化器、电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座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部分产品几乎全部为外资所垄断。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外资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在这些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有强大的同步开发能力、经验数据积累和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相对而言,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绝大多缺乏同步开发能力,而只具备按样件开发或按图纸开发的能力,在高技术领域的差距就更大。

其次,中国本土零部件公司缺乏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的机会。乘用车占机动车的产量比例越来越高,而在乘用车市场外资企业新车型的开发几乎全部是在国外进行的,因此,跨国零部件企业自然就占据了外资新车的同步开发机会。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向开发的很少,即使有正向开发的车型,在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产品上也倾向于让外资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以确保新车质量。

最后,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当前的整体定位也有关。现阶段,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整体特征,倾向于先占据技术含量和技术投入上相对较少,而对成本控制上能凸显优势的产品上,如制动器、轮毂等,以后再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发展。

核心技术缺失

数据显示,我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大概有2万多家,占零部件企业总数80%以上,但是本土零部件企业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20%,且90%的产品集中在低端产品。尽管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总量的指标是不断提高的,产品出口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是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外资企业,生产仅集中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和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盈利能力明显不足。

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子技术零部件,比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子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仍基本由外方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

长期以来,外资企业不仅掌握着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核心技术,还垄断了为整车厂提供配套零件的市场。与此同时,它们在中国打造的从开发研制、培训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体系也已成型,并开始按最佳分工和布局整合它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而目前的形势也让外资零部件企业加速了在中国的扩张: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数据,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大幅下降,而表现良好的新兴市场则成为它们增长的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现在,博格华纳、江森自控等知名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新建了独资或合资工厂。

国内企业要从关键零部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太容易,只有加强新技术的基础和创新研究,靠基础研究打破技术封锁和专利壁垒,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海外收购破局

近日,PCM与美国通用公司在底特律签约,收购通用旗下NEXTEER公司,即通用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这是继去年京西重工1亿美元收购德尔福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海外收购,并且收购金额高达4.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据悉,本次收购的交易方式将由PCM直接收购通用汽车拥有的100% NEXTEER公司股权,将于四季度完成交割,届时PCM将拥有通用NEXTEER全球最先进的转向与传动技术、产业经验和全球性客户资源,成为全球顶级的转向与传动系统供应商,为北京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高端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也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将对“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国家为此还将在今后3年出资100亿元作为汽车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提升的专项资金。在政策推动和市场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把抄底海外视为获得核心技术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