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耐世特中国区总部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美间最大一笔汽车零部件并购案尘埃落定。
记者近日获悉,耐世特将在北京斥资3亿美元打造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预计明年形成产能,2015年产值将达15亿美元,这将力推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收购金额超4亿美元
中航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联手完成的这次并购,交易金额超过4亿多美元,是迄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收购完成后,中方一举获得了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100%股权,其整体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和全盘研发平台的意义,更甚于此前的技术性收购。
耐世特曾是通用旗下主营汽车转向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全资子公司,最初属德尔福零部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尔福破产后,通用为确保高端零部件供应将耐世特收归己有。但金融危机冲击下,通用自身也陷入破产境地,为尽快恢复上市,通用做出了剥离非主营业务的决定,2010年1月对外公布了出售耐世特的计划。
回顾2009年来的艰苦谈判历程,北京亦庄国际董事长赵广义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为这笔并购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而北京竞购团队最终能从33家竞买方中杀出重围,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北京亦庄的政策优势是重要因素。据透露,美国铂金基金、韩国万都、中国万向及中航工业新航豫北公司等都加入了最初的角逐,但通用更看好中国的汽车业增长,同时又不愿意如此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被竞争对手收入囊中,最终选择了没有整车业务的北京亦庄国际。
业内人士分析,相对于耐世特分布于全球7个国家的20个工厂、3个研发中心、11个技术和客户服务中心、1197项技术专利等资产,4亿多美元的收购价格非常理想。2010年,耐世特销售收入超过20亿美元,利润上亿美元。
这笔并购2010年10月30日完成资产交割,北京亦庄国际控股的收购主体太平洋世纪公司正式将耐世特揽入怀中。此后,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挂牌转让,中航工业汽车获得太平洋世纪的51%股权,北京亦庄国际及合作伙伴持股49%。
零部件产业中国式突围
中国汽车市场销量2010年突破1800万辆,跃居世界首位,但零部件产业却严重滞后于整车业务,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在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将这次联合收购评价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中国式突围”。他认为,对耐世特的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突破低水平发展困局,快速融入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主流并以跨国企业的身份参与全球竞争。
耐世特在汽车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两大领域内,销售收入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四,拥有通用、宝马、福特、克莱斯勒、大众、标致雪铁龙等70多家全球高端客户,尤其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方面,握有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而随着汽车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新一代电子助力转向技术正在取代传统液压转向技术,预计未来五年,全世界一半的汽车将使用电子转向系统,尤其是高端车型和新能源汽车。
中航汽车董事长赵桂斌透露,到201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但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90%集中于低端市场,高端零部件供应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在技术与品牌实力较弱的现实条件下,100%股权收购是借船出海、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北京汽车产业布局趋于完善
对耐世特的收购,同时也弥补了北京汽车产业布局的不足。
根据《北京市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实施方案》,今后将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解决北京汽车产业空心化问题,其中动力传动,包括悬架、电动转向和控制在内的底盘技术,电子电控三大关键零部件系统是发展重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生产的奔驰等高端车型,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规模日渐庞大的整车生产未能充分拉动高端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聚集。为此,最近两年,北京接连实施多笔海外并购,以提升零部件产业水平。如京西重工9000万美元收购德尔福悬架及制动业务,北汽3100万欧元收购瑞典威格尔变速箱厂的全部设备及技术文件;北汽对萨博2亿美元的技术收购,除3个整车平台外,也包括2款发动机及2款变速箱技术。
没有一流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就不可能造出一流的整车。而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汽车零部件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尤其高端零部件的利润甚至超过整车企业。瞄准高端化发展目标的北京汽车零部件生产,今后除供应本地外,还将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北京在转向系统等部分关键零部件领域,已经位居全国前沿,并开始获得欧美车系高端客户,而多起海外并购的互补效应,也将进一步提升北京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北京亦庄国际总经理李小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