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汽车风云
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都跑马圈地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 22:55
1月21日,投资5.8亿元的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成都生产基地在成都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此前一天,另一家国内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投资3.32亿元的宁波华翔成都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也在不远处破土动工。
对于短短两天时间里两大国内汽配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桦笑言,“这还只是开始。”
目前,成都经开区已有180个零部件配套企业,随着一汽大众成都项目、吉利高原等整车项目的逐步推进,国内众多汽车配套企业还在不断拥入龙泉驿区跑马圈地,分享未来100万辆整车带来的千亿大蛋糕。
围绕一汽大众布局
此番一汽富维将先期投资3.8亿元,建设35万辆保险杠项目,有望在2011年3月正式投产,足量生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下一步还将投资2亿元,建设车轮生产线,为大众轿车配套轮胎。
而宁波华翔成都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内饰顶篷总成50万套、仪表板总成50万套、消声器总成5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产值将达2.4亿元人民币。
两个项目都将主要为一汽大众年产整车35万辆项目提供零部件。去年5月8日,一汽大众成都项目在成都经开区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除生产已有的捷达车外,还将增加生产两款新车型。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产能15万辆,最终形成年产35万辆轿车的能力,预计全部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以上。
而就在一汽大众成都项目动工建设的前一天,围绕一汽大众,包括一汽富维、宁波华翔在内的首批22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同时签约落户成都经开区。李桦介绍,22家零部件企业大多数已陆续开工建设,到一汽大众成都项目一期工程投产时,将在离一汽大众主厂半径5公里内基本实现本土化、准时化配套。
借力辐射川渝
“仅一汽大众一个整车项目就有400亿元产值。”成都经开区相关人士估算,22个项目达产后能实现产值150亿元,按照整车销售额带动配套产业销售1:1的比例计算,依然还有巨大的分享空间。
根据成都经开区初步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到2012年,是经开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整车生产能力达到45万台,零部件产值与整车产值比达到1:1,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从2013年到2017年,是经开区汽车产业实现西部第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成熟期),目标是到2017年整车产量达到100万台,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2400亿元,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
“今后还将有100多家配套企业陆续进入成都经开区投资建设。”李桦介绍。为了分享大蛋糕,除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外,更有长春富奥-江森公司、富维-延锋彼欧公司、麦格唐纳利(上海)、长春汉高、一汽-杰克塞尔等企业进入成都经开区,这些企业都是长期与国内知名汽车企业进行合作的主要配套厂商。
这些企业蜂拥而至的背后,实质是汽车配套企业对西部汽车市场的期待。一汽富维负责人郭峰桥告诉记者,一汽大众在西南建厂,对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他们和一汽大众合作多年,相信这个产业的前景。宁波华翔相关负责人表示,华翔早就想来成都,这次在成都建立据点后,除一汽大众外,还可以和四川丰田、吉利这些厂商合作,辐射川渝乃至整个西部。
完整产业链条正形成
据了解,目前,成都经开区已经聚集了关键部件、配件项目180多个,但这还无法满足汽车企业的需求。从目前已经聚集的七大整车生产企业供需来看,大部分零部件不在龙泉生产。自供率低,运费成本高,这是龙泉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汽车产业发展周期较长,只有发展规模,并不断转型升级,才能产生聚合效应,才能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黄海波教授认为,与重庆、湖北等地相比,成都的汽车产业集群显然还比较弱,但随着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吉利等汽车企业在园区的逐步发展,也吸引着配套企业的聚拢,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但是在引进这些零部件企业时,要促其转型升级。”黄海波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成都经开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也很重。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搭建起汽车产业对接高端技术、走向全球市场的桥梁,促进龙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对外的全方位对接合作,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都经开区完全可以考虑从全球市场定位发展,将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