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比亚迪发布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而首款搭载了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海豹也开启预售。
所谓CTB技术,即Cell to Body,是CTP(Cell to Pack)技术的升级版。时下流行的CTP技术由电芯直接组成电池包,利于了提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和体积比能量密度。而CTB技术则是在CTP的基础上,把车身与电池系统进行高度融合,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进一步合二为一,动力电池系统在是提供动能的能量体的同时,也是车身的结构件。
CTB技术就是将原来电池包“三明治”结构,进化成了整车的“三明治”结构。这带来了2个好处:一是减少零部件成本、简化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最终实现优化成本;
二是让电池不再需要牺牲其他性能指标,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同时底盘的 Z 向厚度更薄。
海豹底盘的电池上盖成了车辆结构上的地板,装配完成以后,车内 Z 向空间因此增加了10mm。
无论是比亚迪新发布的CTB技术,还是特斯拉、零跑的CTC技术,我们能够看到,电池车身一体化已经成为纯电车发展的新趋势。在2020年的“特斯拉电池日(Battery Day)”上,特斯拉首次公开了CTC电池技术。特斯拉除去前后的一体式压铸车身底盘中间无横梁,电池包结构本身做了很强的横向力学强化,前排座椅支架也是直接放在电池包上。
零跑科技电池产品线总经理宋忆宁此前也表示,通过CTC技术,零跑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20%,结构件成本减低15%,而提高整车刚度25%,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他将CTC技术称之为“动力电池的3.0时代”。
或许是出于商业布局的考量,作为上游供应商的宁德时代将实现集成化CTC定在了2025年。不过,宁德时代强调其CTC技术会更加高度集成化,其将会把电芯和底盘集成一起,再把电机、电控、整车高压如DC/DC、OBC等通过创新的架构集成在一起,并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能耗。有业内认为,宁德时代的这一计划,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对商业模式的考量。
目前,整车企业如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一汽、大众、沃尔沃、福特,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等均在CTC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有所布局。有业内人士指出,“CTC更多涉及底盘硬件的结构技术,整车厂商更具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