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粤萍
清明,是一个缅怀英烈的日子,也一个感恩先祖的日子。尽管艳阳高悬,但悲情却弥漫在多媒体辐射的广大空间:志愿军烈士遗骸荣归故土,凉山大火消防战士英勇殉职,多地多方式纪念烈士悲壮典仪……
在我看来,这一时节,何尝不是一个铸造精神丰碑的日子!
中国,是一个英雄倍出的国度。古往今来,这些英雄及其所蕴含的精神,曾鼓舞、激励、鞭策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是这些英雄及其精神,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毫无疑问,他们,是凝结着民族情绪的精神丰碑;是他们,使人们懂得了什么是正义与正气,什么是勤劳与善良,什么是勇敢与坚强。
一般来说,人们心里或多或少地藏有英雄情结,而有时这种情结会给一个人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生人,有几个不能说出年少时萦绕在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在他们心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江姐等,如同一座座矗立在心灵深处的精神丰碑,伟岸、挺拔!
记得早年看《烈火中永生》电影,当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举行,重庆解放的炮声已经轰响,而面对敌人的屠刀,江姐与其战友一道,脸不变色,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那情境,至今令人震撼。
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楷模,英雄的内涵也会有所变化。但追根溯源,根植于民族性,为了民族解放和自由,为了人民幸福与尊严,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是跨越时空的,是永远值得人们缅怀与崇敬的。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有人对人们曾经公认的英雄的认识似乎有些错位,认知上模糊、淡化者有之,言谈中曲解、污蔑者有之,甚至行为上毁损、伤害者亦有之。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了英雄而不去崇敬的民族,则是可悲的。这一点,全人类具有共通性。莫斯科红场莫斯科保卫战纪念碑下,安息着无数二战中为保卫莫斯科牺牲的士兵,而这里,则成为俄罗斯年轻伉俪举行婚礼的首选之地。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长眠着该国英雄人物及阵亡将士,从1868年起,这里每年举行纪念仪式,以告慰先贤,勉励后人。
一个传承着“精忠报国”历史故事、一个正书写“伟大复兴”现代新篇的民族,没有理由忘记那些为国献身的英烈们,没有理由让支撑着民族脊梁的精神丰碑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