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技术 > 压铸模具
压铸模修复工作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15:38


文:赵建炎


压铸模具发生局部崩裂和开裂、断裂等情况,或者模具被压蹋、压凹,或者分型面严重喷溅时,可以采取焊接或者线切割重新镶拼修复模具。这样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模具修复。


1.焊接
1.1 焊接在压铸模维修中的应用

焊接在压铸模维修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模具制作过程中局部出现失误可通过点焊补平;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局部出现崩裂可通过补焊解决;模具断裂或开裂必须通过焊接才能修复;另外对模具浇注系统的调整大部分也是通过焊补填平才得以实现。鉴于焊接在模具维修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压铸模焊接特点、焊接工艺和焊接注意事项就十分必要,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效果,相反还会对模具起到更大的破坏作用。


1.2 焊接的特点

压铸模焊接的最大特点,就是模具高淬透性决定了不能在室温下焊接。因为在室温下焊接,其焊接部位发生开裂的概率很高,这是低温马氏体脆性开裂的结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1.3 压铸模焊接工艺过程
(1)压铸模焊接准备工作
在焊接部位去除模具表面的油污、残屑等,待焊接部分的表面缺陷必须去除;对裂缝还必须开设适当的U型槽,以确保焊接时熔融金属顺利渗透和粘合。使用的焊条要经过烘干预热。焊条材料最好与被焊模具材料一致。
(2)淬火压铸模具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
首先应将模具均匀预热到Ms温度以上60~100℃,并保持到模具表里温度基本一致,此时可以开始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模具恒温。在Ms温度以上焊接可以保证在焊接过程中始终处于奥氏体状态,这样基本可保证无焊接开裂的危险。
焊接完毕后,模具可以按20~30℃/h到50~70℃/h的速率缓慢冷却。模具在焊接后的冷却过程中,于低于前一次回火温度10~20℃的温度进行去应力回火,以有效消除焊接应力。

(3)退火压铸模具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


对于断裂或开裂的压铸模具,首先要将模具拼整、下定位销,并用螺钉固定,然后做好焊接准备工作。焊接前将模具预热到Ms温度以上80~150℃,并保持到模具表里温度基本一致,此时可以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模具恒温。焊接结束后立即进行退火处理。


1.4 压铸模焊接注意事项
(1)焊接前模具必须充分而完全地预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这样可以尽最大可能地消除焊缝开裂。
(2)谨防氢的侵入。氢的侵入会造成模具发生冷裂。焊接过程中,氢来源于受潮焊条的水蒸汽和未进行清洁的模具焊接区,因而焊接前要做好模具焊缝的清洁和焊条的除湿预热工作。

(3)焊接后必须进行去应力回火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去除焊缝的应力,最大程度降低焊缝开裂的可能性。


2.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模具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手段,也是模具维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手段之一。在崩裂模具堆焊或模具深腔处焊补后而机加工无法实现或刀具无法达到处,必须采取电火花加工。


采用电火花加工,首先要制作电极。电极材料一般选用石墨或紫铜,电极的制作要注意正确选择加工基准、放电间隙、出模斜度,并且要留一定的修磨余量;电火花成型后,一定要去除电火花“放电白层”,根据经验此“白层”厚约15~30μm。通过电火花加工一般均可将无法加工的焊补面加工成型。


3.线切割加工

对于发生模具凸出部位的崩裂和爆裂情况,应根据凸出部位的高低情况,确定采取堆焊或线切割重新镶拼的结构加以解决,故线切割加工也是模具维修中常用的加工手段之一。采用线切割镶拼,镶拼缝必须沿根部应力集中部位,这可以有效消除应力集中,同时也有利于镶拼镶块的制作。采用线切割重新镶块的方法修复的崩裂和裂模具,可以有效地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同时还便于以后崩裂或爆裂后重新更换。


4.模具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压铸模具维修后必须通过自检、送检和首件检验全部合格后方能投入批量生产。对大修理模具的检验,可以先试模,对试模件孔位、外形、孔径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测。通过论证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为有效保证模具维修质量,检测人员应随时掌握模具维修动态和维修质量,及时制止有违质量要求的维修操作。维修模具的检验与新制模具的检验同等重要,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质量检测控制体系,这可有效杜绝批量性报废事故,对压铸生产企业的降损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