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春花
不公平是绝对的
我们知道公平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励,在公平的环境中,人们会产生高的工作绩效,所以如果说需求理论还不能直接产生绩效的话,那么公平理论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获得公平待遇就会直接产生绩效。在公平理论中开篇就强调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在管理的状态下,因为分工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所获得收益也不同,因此不公平是绝对的。但是我们需要公平,因为唯有公平才可产生绩效,所以公平理论在阐述了公平的本质特征之后,明确地指出:公平是一种感觉。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帮助,虽然不公平是绝对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获得公平,因为公平本身是一种感觉,是一个人的判断,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提供判断的标准,公平感就会出现,也就可以获得公平的效果。如果我们用绝对意义来理解公平,公平其实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公平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存在的。公平感来源于什么?我们可以从下列公式中得到答案:当人们比较的是付出,而不是获得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忽略了让员工比较付出的引导,很多时候,大家较容易比较获得,尤其是在绩效考核完成后,很多公司需要奖励员工,但是因为是以奖励为主,因为没有很好地传播获得奖励的员工的付出,很多人反而认为不公平,这些获得奖励的员工也没有真正地受到尊重,甚至带来伤害。
公平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比较每一个人的付出,使人们获得公平的感觉。因此在奖励员工的时候,一定要把获得奖励的原因彰显出来,让大家了解到先进员工的付出,最重要的不是公布奖励的结果,而是公布他取得绩效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公布奖励的结果和奖金数量,很多人的内心觉得不公平,觉得大家都应该分享。比如说一等奖是10万元,奖励一名贡献突出的员工,但是这个时候其他人都觉得不公平,因为其他人只拿1000元钱,大家就开始觉得这太不公平了,也太糟糕了,为什么他拿10万元,哪怕他拿1万元,剩下9万元给我们分分也好。但是如果我们宣布一名员工获得一等奖,之后公布他所做出的绩效和所付出的努力,公布他一年来所做的事情,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依然是奖10万元给他,大家就没有意见了,而且觉得很公平,因为大家发现这名员工所做的事情,他们无法做得到,正是这名员工的贡献,才有公司的进步。
大家会欣赏他,同时也支持他得到这10万元的奖金。在运用公平理论中,最大的困难是管理者认为公平的东西,员工认为不公平。这是一个难题,而且非常普遍,往往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公平问题的看法差异很大,所以要求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到员工的真实想法。第二个难题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其实中国人对公不公平并没有我们想得、看得那么重,中国人最关心的不是公平,而是平均,他们不是特别在意公平还是不公平,他们最在意的,实际上是平均。如果设立奖金,那么大家都要有奖金;如果有激励的安排,那么大家都要受到激励,所有的事情,公平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要平均获得。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不平则鸣”等都是这种心态的反映,我们要特别地注意。
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期望理论是我最喜欢的激励理论,因为只要运用这个理论,工作绩效就会直接获得,同时它也是培养年轻人的有效方法。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组关于期望理论的研究专家决定做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中学,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举行了一场选拔赛,在500名学生中选拔出最优秀的50人。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些优秀的学生,专家们说服学校在全校100名教师中也进行一次选拔赛,选拔最优秀的5名老师来负责教育这50名优秀的学生。6年后,这些学生要毕业了,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这50名学生的确以全校最优秀的成绩毕业,而这5名老师在这6年间也获得非常大的提升,都成为当地特级教师,获得无数的奖项。在这个时候,专家小组公布之前选拔赛的成绩,这50名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专家只是随机抽取,这5名老师也是随机抽取得到的。但是经历了6年,5名老师和50名学生真的成为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这就是期望理论。#p#分页标题#e#
期望理论的运用需要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期望价,也就是设定的目标,必须让成员相信这个绩效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第二,是媒介,需要有获得信任的载体和措施,我们称之为媒介;第三,对于期望目标的评估,确信这个目标。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简单地说期望理论其实就是设计一个绩效目标,并让人们确信这个绩效目标,最终实现这个绩效目标。在上述的故事里,全校最优秀学生和老师是绩效目标,选拔赛是媒介,5名老师和50名学生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期望理论是培养年轻员工主要的方法,因为年轻人都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因为可塑性很强,所以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期望来塑造他,我们想要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是如何运用期望理论。
运用好期望理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设计的目标不要太高,不要设计一个根本不能实现的目标,因为无法达到的期望等于没有期望。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组织确定了一个全员的目标,这个目标太宏大和高远,结果95%的人认为根本无法实现,同时又知道不可能开除95%的人,所以所有的人都不在乎这个目标,也不要求自己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一个没有人相信会实现的目标,是一定不会有激励效用的。第二,需要有媒介,需要设计一个让所有人认为公平可信的载体。第三,承诺要兑现,不管最后多少人达成期望,都一定要兑现当初的承诺,这样才可以激励人们向更高的期望努力。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我曾经多次问过一个问题:根据你们的管理经验看来,你们认为金钱在激励上是否非常重要?答案有五个:(1)非常重要;(2)相当重要;(3)重要;(4)不太重要;(5)不重要。无论是在哪一所大学的商学院做测试,结果几乎一样,只有非常少的同学选择答案(1)和答案(4),绝大部分的同学选择了答案(2)和答案(3);而选择答案(5)的人几乎没有。在选择答案(2)和答案(3)的绝大部分同学中,大家的理由也几乎是一样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点:对于高层次的员工来说,金钱对他们已经不太重要,在低层次的员工金钱非常重要;没有钱万万不能,可是钱又不是万能的;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比金钱更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讲,精神激励比金钱激励更加有效。以上三种观点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可惜这样的理解是错的。我们谈论的是金钱在激励上是否非常重要,而不是每个人对于金钱的看法。绝大部分的同学之所以没有理解到金钱在激励上非常重要,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对于金钱的看法放到了对激励的理解中,这样就导致了他们认为金钱相当重要或者重要,但不是非常重要。
但是,这的确是错的,一定要纠正过来,需要明确地知道:在激励上,金钱非常重要。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样的激励是有效的。当我们确定需要动用激励措施的时候,衡量采用的激励措施是否有效,有三个基本的特征: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具有这三个特征的激励措施就会产生效用,如果没有这三个特征,激励措施就不会有效。
公平感我们不再做解释,在前面已经做了介绍,我们在内部运用激励措施的时候要关注公平感,这是内部可以控制的特征,所以,只要激励措施具有重要性和可见度这两个特征,我们都会认为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如果用激励措施的特征来做标准的话,对于上述这个问题,答案就显而易见是(1),即非常重要。因为金钱的重要性足够,可见度足够。金钱在今天的生活中是价值的标识,整个社会的价值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所以金钱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措施。当然,如果有一天社会的价值不用金钱衡量,金钱的重要性和可见度都不足够了,那个时候,金钱就不再是重要的激励措施。但是为什么绝大部分的同学没有选择“非常重要”?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对于高层次的人来说,金钱不再重要?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其实是对于高层次的人来说,产生激励效果的金钱的数量需要得更大,而很多时候这个数量是无法获得的,因此高层次的人就很少谈金钱的激励作用,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无法获得更多的金钱激励,不如就不再谈论和要求。事实上对于低层次的人来说,比较少的金钱就可以有激励的效果,而对于高层次的人来说需要很多的金钱才能获得激励的效果。而为什么对于一些人来说精神激励更重要?这个问题同样是有一个误区,认为对于一些人来说精神激励更重要,我没有反对这个看法,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当精神激励重要的时候,并不意味着金钱激励不重要,对于一些人来说,需要更多的激励才会发挥作用,既要金钱的激励,还需要精神的激励。金钱只是我选择来作为一个例子,帮助大家了解有效激励的衡量标准,按照重要性和可见度来衡量,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晋升、福利、社会地位、成就以及特别的奖励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激励措施。所以动用激励措施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要性和可见度。只有突出这两个特征,又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激励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p#分页标题#e#
奥运会就是极好的例子,相对于所有的体育赛事来说,奥运会具有独特的地位,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他们会把在奥运会中获得奖牌作为毕生的追求。因为奥运会把运动员的奖牌和最重要的事情,以可见度最高的方式联结在一起,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看到的是国旗升起,国歌奏响,传遍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在那一瞬间,一生的重要性和可见度都彰显了出来。所以,激励的设计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大多数的管理者会认为,激励措施最重要的是满足员工的需求,理论上好像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事实上如果以满足员工需求来安排激励措施的话,就会发现非常困难,一方面是每一个员工的需求不一样,另外一方面也很难了解到员工的真实需求。因此最好的方式,从重要性、可见度去设计激励措施,在激励应用当中,我们应该记住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只取决于重要性、可见度和公平感,而不是每个人的需求满足程度,就如我小小的测试表现出来的结果一样,很多人用自己对于金钱的需求做判断,结果做出不正确的选择。如果依据需求来做判断,激励是很难有效的,一定要用激励措施的特征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