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技术 > 压铸工艺
​蓄能器壳体多级挤压-压铸工艺设计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0日 17:50


文: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正来、张太鑫、赵国田、凌支援、刘继锋、祖文杰、杨玉成、蔡朝新、苏艇、汪林、邓纪华、叶挺


摘 要 蓄能器壳体承载较大、结构复杂,铸件的壁厚差超过10mm 以上,铸造气孔须控制在0.2mm 以内。采用多级挤压压铸工艺,通过合理设计压铸进料、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解决了铸件气孔问题,增强了蓄能器壳体承载能力。


关键词 蓄能器壳体;挤压工艺;压铸模具


蓄能器壳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壳体侧面主要承担载荷,内壳体承担蓄能高强弹簧安转和密封功能,外壳体安装在变速箱上,壳体筒体部分壁厚为4mm,外壳两侧承载部分壁厚为10~16mm。



图1为蓄能器壳体毛坯实物图。材质为 A380合金,其成分(质量分数)为0.7% ~1.0%的Fe,3.0% ~4.4%的 Cu,7.5%~9.5%的 Si,Mn含量≤0.05%,Mg含量≤0.01%,Zn含量≤2.9%,Ni含量 ≤0.5%,余量为Al。壳体平均壁厚为4.0mm,但是排气口处壁厚为10.5mm,进出油口处壁厚为16mm,压铸成形时内部会产生缩孔和气孔,经加工后蓄能器泄漏。针对这个问题,本课题采用同一型腔多级顺序局部挤压工艺,根据模具型腔内铝合金温度的差异进行顺序局部挤压,很好地解决了蓄能器壳体泄漏问题,为相似结构的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1、模具设计

1.1 模具进料系统设计

模具进料系统设计见图2,主浇口进料确保蓄能器壳体筒体部位优先进料;辅助浇口进料对主浇口进料最晚到达的部位进行精准直接补料,实现整个模具型腔均匀同步进料。一路集中主排气块,主要收集筒体部位主进料口的冷料和气体;一路侧面长距离辅助排气,两路辅助渣包口排气,使每一路进料末端的冷料和气体都能顺利排出。



图3为采用软件模拟的蓄能器壳体充型的粒子流动场。可以看出,4股铝液在模具型腔内填充时间均控制在6ms以内,能确保铝液在几乎恒温状态填充,铝液的流动性基本保持一致,填充阻力最小,铸件成形效果最佳;20ms以内将冷料和残余气体全部推进溢流口和排气块,粒子场仿真符合设计要求。



蓄能器壳体成形过程模具型腔内压力的模拟分析见图4。算出每一路进料末端的排气压力值,根据排气压力值设计排气槽的截面积,减少了快速填充阻力,使模具型腔内的残余气体在20ms以内基本排出,确保模具型腔主要部位压力在0.13Mpa以下;两处壁厚的部位气压大于0.15Mpa,只能采用两个方向挤压-压铸,即动模和定模各安装一个挤压销。



1.2 挤压销机构设计

挤压装置由挤压销、油缸两部分组成,根据实际成形需要计算出局部挤压力,以设计挤压销的直径和液压油 缸活塞杆的直径,见图5。由于挤压销工作部位长时间处于高温区域,因此需要镀钛处理,挤压销内部需要设计高压点冷却。为了确保局部挤压成形效果,一般情况下局部挤压压力大于压铸增压压力的5倍,使得被挤压的两处能够快速凝固并及时得到补缩,减小缩孔。




2、挤压-压铸工艺设计

2.1 压铸工艺参数设计

由于蓄能器壳体的壁厚差较大,筒体部位壁厚为3mm,在对进料温度、进料速度、增压压强等参数进行多次试验,最终选择660℃较为合适,内浇口进料速度选择48m/s,增压压力为90Mpa,其他压铸工艺参数见表1。



2.2 挤压工艺设计

根据凝固顺序不同,两个局部挤压销的工作顺序要进行调整。整个铸件在90Mpa压力下实现快速成形,因此要让两处厚壁处与整个筒体同时凝固,就需要在这两处增加更大的压力,促使铝液快速凝固。经过试验得出挤压销1压力为450Mpa,需要延时3s工作;挤压销2压力为800Mpa,延时4s工作。


2.3 CT切片检测分析

蓄能器壳体经过压铸模具优化设计和压铸挤压工艺优化后,已经实现批量生产,铸件内部品质CT切片报告见图6。可见蓄能器壳体的排气口和进出油口位置的缩孔显著减小,约为0.8mm,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3、结 语

局部壁厚大于10mm的压铸件在成形过程会产生缩孔,通过局部挤压工艺可以将缩孔尺寸控制在0.8mm以下,提高了铸件的合格率和内部品质。挤压销设计必须要符合高强度要求并且冷却充分,在大于5倍增压压力的工况下,挤压销不会变形弯曲。该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集成化设计汽车机构件一次压铸成形,对于解决一个铸件多处壁厚大于10mm以上压铸模具和工艺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