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瀚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卢红林、韩佳冶、张敬雨、马旭
摘要:在压铸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产品在去除浇口或加工后出现分层现象,该分层问题的特点是在浇口断开部位,会顺浇口延伸到产品里面,当采取破坏实验时,出现铝分层,两层未凝固在一起。
关键词:压铸件;分层问题
在压铸生产过程中,在去除浇口时,观察浇口断面,会发现有部分浇口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机加后也有出现加工面分层,将分层部位破坏观察,发现有两层铝液未凝固在一起,对产品的内在质量、加工有严重影响。
本案例是在质量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鱼刺分析、PDCA 循环等质量工具,对分层问题剖析,最后通过一系列改善实施,达到理想效果。
1、技术背景
这款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屡屡出现浇口分层和机加面分层问题。该分层问题影响产品内在质量,部分在加工后外露,部分在浇口去除时可以从浇口断面看到明显的下凹缺陷,对产品合格率有严重影响。见图1、图2。
2、分析思路
根据分层现象,根据成型过程顺序,我们对可能引起的原因逐项分析:
1)铝水
通过对铝水成分、铝水温度、铝水在取汤口表面产生的氧化模分析。铝水成分检测复合要求,所有成分在要求范围内;铝水温度650C°,符合成型条件;取汤口氧化膜,通过管理制度,定时清理,同时在取汤时,避免氧化膜进入汤勺;通过观察,氧化膜不能完全避免,此环节设置定时清理取汤口表面氧化物。
2)熔杯
铝水进入熔杯后,铝水与熔杯接触面会迅速凝结一层冷凝片,冷凝片的多少,取决于熔杯温度和铝水损失温度,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再线实验,铝水在熔杯内每一秒停留降低9°,通过调整压射延时,可以控制铝水在熔杯内停留时间。通常铝水温度在650C°时,压射延时控制在越短。铝水温度损失越少,冷凝片产生越少,控制熔杯温度对冷凝片产生也有一定程度改善。
熔杯间隙控制,熔杯与冲头磨损会形成披风,这层披风,会在冲头运动过程中形成碎片(见图3),碎片会随铝液进入下一模,而这些碎片也会进入型腔或在浇口部位,形成分层现象,控制熔杯间隙,对分层现象也有一定作用。
3)内浇口
内浇口是阻挡熔杯内冷凝片进入型腔的重要关口,通过改变内浇口厚度、宽度,对冷凝片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通过实验,将案例产品内浇口由3mm厚调整到2.5mm厚时,内浇口去料时的分层现象由原来的5%,降到0.5%,再将浇口宽度由30mm宽,分断成两处15mm宽时,浇口部位的冷凝片现象降到0.2%。
4)增压
增压主要作用是在快压后,型腔和内浇口未凝固前,在高温状态下,通过压力传递将熔融状态的铝液压实。但实际成型过程中,由于内浇口部位厚度不能做太厚,导致在增压时,内浇口迅速冷却凝固或内浇口外层凝固,中间未完全凝固,此时增压压力传递就会从内浇口中间层未凝固部分通过,在增压过程中,半凝固状态的铝液与已凝固的铝不能有效结合,形成浇口分层现象,调整增压启动时间,并且通过观察系统建压时间,内浇口分层问题呈下降趋势。
5)内浇口温度
模具温度通常保持在180C°-250C°,实际生产过程中,内浇口冲刷区域会高,在模具冷却水设计和喷涂调试时,会刻意将浇口区域降温,往往希望降温的区域是横浇道和冲刷区域,但由于浇口就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内浇口也会被同步降温,导致在增压过程中,会出现浇口冷却过快,增压时间不好控制的现象,通过改变冷却水位置、喷涂位置,适当提高内浇口温度,可以避免在浇口部位形成新的分层冷料。
3、结束语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环节技术及操作岗位沟通、探讨,对产生的各种因素行动验证,案例产品由原有的5%分层问题,下降到0.2%,改善结果符合预期效果。